企业文化
CULTURE
CULTURE
在牛背梁,寻一场与生活和解的亲子旅程
五月初的一大早,我还沉浸在梦乡,却被刺耳的上班闹铃和孩子的“人体闹钟”一起叫醒——“妈妈,我要喝绿豆粥。”这时候,我总觉得自己像是被卡在命运大齿轮里的小螺丝钉,日复一日地转动,慢慢丧失了对生活的新鲜感。好在我早有预谋的“逃跑计划”终于启动,第一站就是秦岭东段的“天然氧吧”——牛背梁。那里,山水草木、鸟兽虫鱼,都给我们的亲子时光开辟了一扇透气窗,让生活瞬间多了一种可能。
当我们踏入这趟奇幻之旅,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那蜿蜒的茶岭风光,满目翠绿,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山水画卷。穿越过亚洲第一隧——秦岭终南山隧道时,我放佛看见了曾经年少时在职场中穿越漫长的瓶颈期。黑暗隧道里不断闪过的光影,多像那些初入职场时在加班深夜里,电脑屏幕映在脸上的微光;而隧道尽头乍现的阳光,又何尝不是成功之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。
一进入牛背梁,那茂密的原始森林、清幽的潭溪瀑布瞬间将你包围,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。这里的空气清新得如同被水洗过一般,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5万个以上,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给身体做一场奢华的SPA。这不正像在忙碌生活中,我们渴望寻得的片刻喘息?在匆忙赶路的工作生活中,我们总在追赶着各种各样的脚步,而此刻山林间的宁静,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展,仿佛也在提醒我们:生活不该只有冲刺,更需要停下脚步,倾听内心的声音。
初入羚牛谷时,顺着峡谷步道逆流而上,潺潺的溪水在脚下流淌,仿佛在弹奏着一曲美妙的自然乐章。溪水清澈见底,能看到小鱼小虾在石缝间嬉戏。孩子光着脚丫子踩进溪水里溅起的水花,欢快的笑声也在嬉闹中暂时忘却了学校的规矩。这让我想到,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就如同这些峭壁与怪石,看似阻碍前行,实则构成了独特的风景。溪水不断冲击岩石,却从未改变奔流的方向,正如我们在困境中,或许会经历挫折与迷茫,但只要心怀目标,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3.7公里的步道蜿蜒在峭壁与怪石之间,我一手牵着孩子,一手扶着栏杆,溪水在石缝间穿梭,时而湍急时而舒缓,像极了育儿与工作交织的跌宕时刻——当小孩与工作的抉择不定时的焦虑上头,当孩子第一次喊出"妈妈我爱你"时的畅快,都在这流动的水光中找到了映照。孩子蹲在溪边抓起长满青苔的圆石,突然抬头问我:"石头为什么会开花?"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原来是苔藓在石壁上蔓延出的纹路,这充满童趣的疑问,也让我突然意识到:生活从不缺少惊喜,只是我们习惯了匆匆赶路。
行至六尺岭峰林,形态各异的石林成了孩子天然的想象乐园。“这块像大恐龙!”“块是坐着的像我妈妈在歇息!”看着两个小孩蹦蹦跳跳地穿梭其间,像两小只不知疲倦的小麋鹿。那些在岁月里被风雨雕琢的石纹,不正像我们的人生,需要在岁月的锤炼中不断成长。同样在职场中,我们也会经历无数次的挑战与打磨,每一次困难都是一次雕刻,最终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刺客我也忽然明白,就像这些石头需要千万年才能成就独特的模样,我们也不必急于在某个节点交出完美答卷,时光自会赋予生命应有的厚度,而孩子正是这份从容最好的老师。
登顶牛背梁主峰的过程,对六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小的挑战。“妈妈我走不动了”的撒娇声,和“我要自己爬上去”的倔强交替响起。当海拔2800米的山风掠过耳畔,孩子突然张开双臂大喊:“我们到天上啦!”方才懂得“会当凌绝顶”的豁然,并非单纯源于高度,而是跨越艰难险阻后内心的辽阔。这让我想起初入职场中的那些至暗时刻:被客户否定时的挫败、被领导安排很重任务的时刻、目标遥不可及时的迷茫;也想起育儿路上的焦虑:担心陪伴不够,害怕教育失当,此刻都化作云雾般飘散。原来所有的攀登都值得,因为每一步都在拉近与更广阔世界的距离,而牵着孩子的小手共同攀登,让这份成长变得更加珍贵。刺客我也也意识到:生活的诗意不在远方,而在眼前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微美好。
返程时孩子攥着一片翠绿的树叶不肯松手,说要做成书签送给家政老师。回望牛背梁,那些溪流、峰石、草木,都成了生活哲学的具象化表达。原来我们渴望的诗与远方,从来不是逃离当下,而是学会在山川草木间重新认识生活。当我带着满袖山风和孩子的笑声回到城市,电脑屏幕的光依然明亮,但心底多了一份来自秦岭深处的宁静与力量——工作仍会有挑战,育儿依然会有困惑,但只要牵着孩子的手,心怀一片青山,何处不能寻得诗意与从容?(嘉惠公司:雷雨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