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文化
CULTURE
CULTURE
在下班途中,偶遇一位卖桑葚的婶娘,她将带着枝叶的桑葚装进一个四方的塑料盒中出售。那些紫中透亮的果实和青翠的叶子,让我忽觉桑葚季节已至。
桑葚,这种乡间常见的野生果实,通常在立夏前后迎来丰收。在水果种类尚不丰富、生活条件尚未达到小康水平的年代,桑葚便成了珍贵的替代水果。桑树,作为乡野间最为普遍的果树之一,即便在我的家乡——并非养蚕之地,亦无专人栽植桑葚,我们所能享用的果实,全是源自野生桑树的恩赐。这些桑树生命力顽强,无需人工养护,凭借自然之力,汲取雨露和阳光,自由生长,它们或能长至数米之高,枝繁叶茂,结出满树的果实。
桑树一年四季陪伴着乡村的孩子们。春寒料峭时它披着银灰色的芽苞,站在院子外、站在山坡下、站在小河边、站在小路旁;待到暮春时节新叶间便缀满青碧色的“毛毛虫”;桑葚的果实很像毛毛虫长长的一粒粒挤在一起。那时,我们总爱站在高大的桑树下仰着脖子数桑葚,因为桑葚的果实太多往往数着数着就忘记了数字。桑葚的果实从不是稀稀落落的,它们不结则已,一结必然缀满枝丫让人心花怒放,把枝条都坠得要断了似的。我们细数着日子,盼望桑葚快快地成熟;桑树似是故意考验着小馋虫们,我们日日数着,那绿色总不见变化,让人误以为还要等很久;然而,它又好似故意给人制造惊喜,冷不丁的就从绿色变成嫩嫩的粉;这是它成熟的重要标志,这个时候也会有人耐不住性子,把六七分熟的桑葚摘来吃,这个时期的桑葚虽也有甜味但水分不足并不好吃,懂得它的美妙滋味的馋猫还是会耐心等下去。终于,它沉不住气了把那粉色换了下,染上蜜糖似得紫;桑树下彻底热闹起来,树冠投下的绿荫里孩子和大人们像一群觅食的麻雀,兴奋地摘取桑葚;孩子们个子矮只能垫脚揪住低处的果穗,稍微大点的孩子就举着竹竿往更高处敲打,紫珠子便噼里啪啦落下来方便底下等候的人捡拾;胆子大一些的干脆就像猴子似的爬上树去,坐在桑树粗壮的枝丫上一边摘一边吃。桑葚汁水丰盈,甜味不输蜂蜜,吃完从口腔到嘴巴都会被染成黑紫色,我们这些孩子们便会相视哈哈大笑同时也做着各种“鬼脸”开心极了。
自从迁入城市,住进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之中,我常常在春天桑葚成熟的季节,遗憾地发现自己在忙碌中与之擦肩而过。那些曾经在农村老家中熟悉的桑葚树,如今只能在回忆里寻得它们的踪迹。每当走过城市中那些绿化带,看到零星种植的桑树,我总会不自觉地驻足,凝视着那些青涩的小果实,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怅。曾几何时,我可以在那片桑树下尽情地品尝那甘甜的果实,无忧无虑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。如今,那些美好的时光只能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。(德天公司:王娟)